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精选 >  >> 
当前滚动:武汉江口处发现一只被“腰斩”的江豚,江豚保护形势依旧严峻!
来源: 琉璃聊科学      时间:2023-03-31 19:43:22
近日,湖北武汉市江口处发现了一只被“腰斩”的江豚,从图片上看,该江豚身体中间有一道巨大的伤口,还能清晰的看到内脏,有不少网友猜测江豚是被船只的螺旋桨叶片割伤致死的,目前该江豚已经被送往科研机构,正在调查死因。

长江江豚(Platanista gangetica sinensis)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海豚物种之一,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(IUCN)列为“极度濒危”物种。众所周知,江豚是长江的独有物种,但是它们的生存环境却正在不断恶化。目前,江豚数量已达到惊人的低点,且长江中水污染和人类活动对其生存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。

现状

江豚数量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。1984年,江豚被列为“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”。在此之后,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江豚这一濒危物种,各方面力量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。但这些措施并没有显著改善长江江豚的数量和生存环境。

据2006年3月的调查数据,在长江干流3237千米的河段中,江豚分布范围经过耗时7天的实地冗余调查,共发现江豚14只,其中在武汉长江水域中发现只有其中的两只,而且都是成年雌性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。


(资料图)

数量

目前国内关于江豚数量的调查数据较为全面,比较信任的是“长江江豚保护行动计划”中的数据。2012年,长江中游江豚保护区30年江豚监测结果计划发布,调查结果显示江豚数量仅剩不到1000只,如果继续保持这种情势,江豚将于10年内灭绝。截至2017年年底,长江中岸线的江豚总数和种群数量分别为362只和175只。经过这么多年的保护,长江江豚数量已经开始逐渐回升,达到了1400多只。但也不能掉以轻心,否则还会出现类似武汉这样的事件发生。

保护情况

江豚保护历程浩如烟海。江豚最早的保护措施始于上世纪,当时长江江豚已经是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。针对江豚的濒临灭亡状态,一系列保护计划也出台了。其中,长江江豚保护专项纲要是国内第一份保护纲要,它首次提出了江豚保护的口号和目标:保护江豚,挽救长江。

然而,在长期实践和实验研究中,江豚保护面临着很多的问题。例如,监测样本小,研究数据过时、保护方案的可行性不够理想等等。从落实监测数据到制定保护规划、加强对长江江豚保护区域的安保,再到对污染的治理控制等等,江豚保护需要完整的流程和系统保护方法。一方面,长江江豚保护法的实施有待进一步加强;另一方面,在长江上游污染非常严重,江豚生存环境面临的威胁不可小觑,也使得江豚的生存极为艰难。

成效

虽然江豚保护过程中虽然江豚保护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,但还是得益于长期的保护措施和广大环保爱好者的支持,江豚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例如,长江上游地区推动的水土保持措施,降低了泥沙的负荷,为江豚的栖息地提供了舒适的环境。

此外,关于江豚的科学研究也在不断进行中,这些研究不仅能让我们更加认识江豚的生态习性,而且也能指导江豚保护的实践措施。例如,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是江豚的听觉研究,可以帮助实现江豚听到人类造成的各种污染的范围,可以通过一些防护措施来避免江豚的声觉受到伤害。

实验研究

实验研究对江豚的保护和恢复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关于江豚的恢复方案,根据长江江豚保护专家建议,可以通过家园扩大的方式以及适当的物种增加来增加江豚种群数量。此外,江豚保护区也可以对长江珍稀鱼类、水鸟、四不像等其他珍稀物种的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。

目前,在江豚保护方面投入的政府和社会资源越来越多,保护工作也逐渐步入了 “科学+技术” 时代。可以通过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监测和管理江豚保护区域。未来,还有很多可以实验探究的问题,例如江豚的迁移和适应性等问题,这些研究成果都能够为江豚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信息支撑。

总之,江豚的数量急速下滑,江豚保护亟待加强。江豚保护需要各方面的努力,只有不断进行实验研究,采取有效措施,才能使江豚的数量逐步增加,最终实现科学、全面的江豚保护目标。

责任编辑:

标签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X 关闭